2008年1月31日 星期四

首先

貿易的運作,本來無關不公平和剝削。

只是我們觀察到,貿易過程變質了,並形成對生產者不利的現況。所以我們期望此概念的推廣,能引起共多人關注生產者和環境的議題,並透過消費者支持,達到公平貿易最終還原不公平貿易的理想。

為了更瞭解公平貿易,除了閱讀書面資料,我們也實地拜訪全台唯一一家公平貿易專賣店地球樹,及台中合樸市集和東海和平咖啡館。經過深訪和問卷調查,我們觀察到一個主要問題:台灣人並非不支持公平貿易,而是目前對它的認識不深。既有商業模式的興盛,讓消費者不知不覺地忽略商品背後的故事、生產者的辛勞、商品對大環境的影響...。這一切,不是他們不在意,只是習焉不察。

藉著畢展各階段的推廣,我們希望一步步建立起消費者公平貿易的概念。從一開始筆記本募款的人際傳播出發,到累積眾人之力刊登廣告,以媒體喚醒大眾對不公平貿易現象的反省,進而至畢展深入認識公平貿易精神與制度,我們期望公平貿易漸漸走入消費者的生活中、心中。

六個廣告系的學生,無從撼動社會的根本,我們只有利用我們的語言,為生產者說出他們的故事。這些就是廣告人可以做的事情,很簡單,也很渺小。但透過我們,這些故事可以讓有力量的人看見,有足夠力量能修改故事的進展與結果,實際幫助這些生產者,給貿易一個happy ending。

不公平貿易




自由貿易說:這個體系中的所有人,生活水準都將因為競爭而進步提升。買賣雙方可以經由討價還價,買和不買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事實上,並非所有的生產者都如此,有些人能掌握的資訊不足以討價還價;他們的經濟力量不夠選擇賣或不賣,他們被迫參與自己玩不起的遊戲。



辛勤工作一整年,卻還是繳不起兒女的學費、付不出房子的貸款,甚至連肚子都填不飽......
如果是美國人,可能會抬出民主憲法高喊”自由萬歲”,來個捍衛正義大戰。 如果是法國人,可能會走上街頭,罷工以示抗議,爭取應得的權益。 如果是台灣人,可能會鬧上蘋果日報大炒新聞,民意譴責逼著老闆鞠躬認錯。



但如果主角是第三世界的小農民、小工人呢?



他們只能默默地接受我們所謂的「不公平」的待遇,一代一代持續為世界各地的人耕種或生產,靠著微薄薪資維生。這群人總是第一線接受國際物價波動的衝擊,過著越種越窮的生活,卻沒有反擊能力,受不了的最後就自我了結。



如果他偷懶不努力,那就是他自己的責任。但事實上,大多數的”他”卻是每天用僅有的技術和經驗超時工作著。



咖啡,是全球第二大貿易商品,每年營收額高達六百億美元,雖然咖啡零售價格有日漸攀升的趨勢,但事實上,咖啡豆的成本價卻是不斷下跌。全球咖啡產量有七成的比例出自兩千萬戶的咖啡小農,但這些小農們卻只能得到總營收的3~5%,換算下來,平均每戶小農每年約只能得到新台幣3675元。越南西元1998年時,一共輸出了320萬噸稻米,收入高達7億美元,然而米農卻只得到其中的16%。



錢到底哪裡去了?越工作越貧窮的原因是什麼?
從生產者到消費者間,到底有什麼東西我們沒看見?



第三世界的小農,往往無法影響該國政府,甚至國際間,所制定的貿易策略。完全沒有議價能力,產品價格由政策和跨國企業所掌控。



以咖啡為例,由於國際需求相當大,造成許多國家大量依賴出口咖啡豆償還外債。像是越南等國由於獲得世界銀行的支持大量生產咖啡豆,造成生產過剩,反而導致咖啡豆價格大幅下跌,創下三十年來的新低。



2001年時,印度市場棉花收購價格是每噸600美元,但棉農能保證收益的最低價格卻是650美元,這才是真的跳樓大拍賣。到2006年,棉花價格持續爆跌,現在只有370美元,這已經讓印度七大農業省區逾八千名棉農逼上自殺的絕路。



然而,小農的困境可不只被迫將產品跳樓大拍賣給跨國企業。即使是在自己的國內市場裡,他們一樣遭受打壓。許多歐美國家大量向第三世界的國家傾銷受到該國政府津貼保護的低價農產品,低廉的價格使得小國農民的農產品毫無招架之力。



已發展國家用關稅、國內農業補貼等政策,和很低的價格向開發中國家買農產品,卻又同時將自己國內的商品以極低的價格大量傾銷。而開發中國家的政府為了追求經濟成長,往往也沒有合適的勞工及環境保護政策,這讓小農無論是在全球市場或是自己的國家都賺不了錢,而當地的自然環境也迅速地被破壞。

甚麼是公平貿易



在雅虎搜尋這四個字,花0.01秒 ,你可以得到約5,869,995個搜尋結果;在google,約有2,050,000項查詢結果,費時0.04 秒。 那些都不是我們要說的公平貿易,也都是。


關於公平貿易,其實台灣已經有許多團體或組織在實踐這個概念,如主婦聯盟的共同購買、全台唯一只賣公平貿易認證商品的小店EARTH TREE、只用公平貿易咖啡豆的東海和平咖啡館、集合在地有機農業的合樸農學市集…等。


我們絕對尊敬這些行動者們。但其實,就像也沒有哪一個組織能完全代表自由貿易或不公平貿易一樣,也沒有那一個組織能完全代表公平貿易。


對我們來說,"反對中間商剝削"和"關懷生產者與環境"是公平貿易最重要的兩大精神。


1998年,四個國際公平貿易組織聯合成立FINE聯盟,以協調公平貿易的標準及準則、提昇公平貿易監督系統的品質及效率、和政治性的倡議公平貿易為目的,也能更有效整合國際資源。(延伸閱讀區)

FINE聯盟對公平貿易的定義為:
公平貿易是一個基於對話、透明及互相尊重的貿易活動夥伴關係,志在追求國際交易的更大公平性,以提供更公平的貿易條件及確保那些被邊緣化的勞工及生產者的權益(特別是南半球)為基礎,致力於永續發展,公平貿易組織(由消費者所支持)則積極的參與支持生產者、認知提升及志在改變傳統國際貿易習慣的專案等活動。

另外在美國及加拿大還有公平貿易聯盟(The Fair Trade Federation),由公平貿易批發商、進口商及零售商所成立的組織,功能是連結其成員與公平貿易生產團體,同時作為公平貿易資訊交換的中心,也對其成員提供資源。

全球的公平貿易市場在過去十年大幅擴張。全球銷售量約11億英鎊,每年約以37%的速度成長。公平貿易組織們的規模和數量也在成長,2006年十月,FLO認證了58個發展中國家的586個生產組織,其中超過150個組織並在IFAT註冊。

公平認證
認證標準十分嚴格,主要原則為,替經濟弱勢的生產者創造機會、以透明的管理模式和商業關係,提供持續經營的可能,讓生產者能獨立、並用公平價格的付款 ,透過對話及參與所形成的一種相互同意的價格,提供生產者公平的報酬,盡快付款予其夥伴,以幫助生產者能度過收穫前期或生產前期的財務狀況、保障男女平等及勞動條件,也注重童工的問題,如有兒童參與生產過程,則不能影響兒童的完整成長、安全及教育,最後是重視環境保護,所有的產品都是有機栽種,連加工用品如衣服的染料等,也要求不使用會傷害環境的化學物品。
根據以上的原則,負責認證組織及手工藝產品的FLO和負責認證農產品IFTA制定標章認證的規定、到提出申請的產地去考察,並且兩年複查一次,確保其認證產品的可信度。如此費時費力的認證審查,無非是為了貫徹公平貿易的精神以及保障消費者。

行動才有力量
對廣告系的我們來說,關注的對象當然是消費者,何況消費行為是市場的根本,所以最能直接支持公平貿易的行動,就是消費。
關於”做一個消費者”,我們的資訊和購買力量都強的多,卻通常發揮在執行消費,而不是思考消費。每天的消費,就像一場接一場公民投票,決定商品的存亡,但影響我們決定的都是些甚麼呢?

市場中有些部分變質了,這是不爭的事實,與其在紙上演練出最完美的解決方法,不如就開始做吧,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也沒關係。
我們都希望有更美好的世界,也期待這樣的消費需求,有一天能對我們生活的土地有所幫助。
目前美國、歐洲、日本、香港各自採用一種方式在自己國內發展。那些公平貿易的模式或許不太適合台灣,但並不是公平貿易與我們無關,只是還沒有台灣的公平貿易而已。

雖然講到FAIR TRADE,似乎就是在幫助第三世界國家的生產者。我們也知道台灣同樣有需要公平對待的生產者,但為什麼做對的事情還要分先後呢?有機會的時候,把手伸出去就對了不是嗎?

合樸農學市集+東海和平咖啡館



2007年11月10日(六)我們到台中參加了合樸市集,以及造訪了只販賣公平貿易咖啡的東海和平咖啡館。


合樸市集位於台中的東籬農園,第一次到的我們很興奮的到處看、到處逛,市集的規模不大,約二十幾個攤位,擺著小農栽種的芋頭、金棗、橘子、自己製造的玫瑰果醬、有機麵包…,都是小農們信心掛保證的好產品。我們買了水果和有機麵包,賣相不像外面市場那樣漂亮吸引人,但小農們熱心的解說這些產品的故事,在在顯現出他們對品質的堅持和對環境的關懷,讓我們看到了產品的背後是這樣的用心。


以往到超市或是商店鮮少會有與生產者接觸的機會,也很少有專注瞭解產品的經驗,過去我們所知道、所重視的,大多都是價格如何?好不好吃?或是好不好用?也許知道了這些就足以決定是否購買,但這些資訊真的讓我們瞭解這些產品了嗎?真的知道他的生產過程、背後的心血、對健康的幫助或危害、環境是否受到傷害?我們真的知道這個東西的產生讓生產者獲得利益還是讓他們更陷入貧窮的深淵?這些都是我們平常從未考慮過的,但這些想法之所以未被考慮過,是因為他不重要嗎?還是因為我們從來沒去注意?


在合樸市集我們看到了公平貿易精神在台灣的一種實現方式,老闆尋找自己栽種作物的小農,讓他們可以在一月一次的市集中擺攤販賣,作物也可以透過網路購買。小農們口耳相傳,市集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一般的小農根本就負擔不起一年要花費上萬的有機認證,但在合樸,他們只要付少許的擺攤費(甚至免費),就可以再多一些生活的收入。而合樸也拉近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讓他們能夠直接面對面,不必經過多層關係就能親自販售、介紹自己的產品,也不會受到中間商的層層剝削。


當月合樸的主題是「公平貿易」,邀請了吳子鈺和賴粹涵到現場演講,說著他們到中南美洲公平貿易的體會與感受,他們看見了公平貿易為當地居民帶來了工作機會,讓他們有能力讓孩子接受教育,還可以幫助發展、保護他們生活的環境。這才是所謂的「工作」所該帶來的「報酬」,也正是「貿易」所該帶來的「富足」。


合樸市集結束的下午,我們到了東海和平咖啡館,櫃子擺了各種社會議題的書籍,也包括了公平貿易,牆上排滿了CD和黑膠唱片,我們就在那旁邊的和式小方桌上喝咖啡、吃著手工製作的布朗尼,都是公平貿易的原料。老闆告訴我們,咖啡豆是和高雄的城市藝術咖啡一起進口的,成本和一般咖啡豆比起來倒也差不了多少,不禁想起某間連鎖咖啡店,一樣的商品卻以高數倍的價格販售,標榜是給生產者合理報酬「公平貿易」的咖啡豆,但對消費者卻是一點也不公平。老闆說開這家店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能夠藉由這家店發起社會關懷的運動,賣咖啡則是支持公平貿易,他笑著說,真正想做的其實是社會運動,賣咖啡倒有點像副業了。


無論合樸或是東海和平咖啡館,都是以他們認為好的方式在關懷、幫助社會,而我們也希望能藉由我們所選擇的議題、我們的廣告創作,能將公平貿易的概念傳遞到更多人的身邊,也許成果不會那麼顯著,我們的力量看起來也很小,但我們希望能夠一點一點的,讓這個社會往美好更接近一些。

台灣現況



在歐美,公平貿易商品已成為許多人消費的一部份,學校福利社、超商、甚至隨處可見的販賣機,都可以買到公平貿易商品。然而,你知道在台灣,哪裡有公平貿易商店嗎?



事實上,截至目前為止,台灣只有一家公平貿易商品專賣店-Earth Tree。



Earth Tree坐落於台北市永康街,至今開店近兩年。老闆Lydia因為發現台灣買不到公平貿易商品,配合自己開店的生涯規劃,引進日本People Tree和Nepali Bazaro兩家公平貿易團體的商品販售,成為台灣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公貿易專賣店。



走進永康街,熙來攘往的小巷裡,畫有「Fair Trade」綠色字樣的燈籠灑下柔和的黃色光線,靜靜等候來往的人潮。



不到兩坪的小店裡,各式商品井然有序地擺在架上,特別的是,它們身上都掛著不同的小卡片:「出自寮國少數民族『孟族』之手的提袋,拉鍊以及袋面的圖案,對孟族人來說是象徵『家庭』的圖騰」,「這是位於尼泊爾東部深山,海拔1300~1800的茶莊,使用傳統自然農法種植高品質紅茶」...。



透過故事的串聯,消費者能夠了解生產的環節、生產者的工作環境、產品的文化象徵,消費不再是盲目地花錢,而是「看見生產者」,思考每一筆消費對地球彼端的人和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可惜的是,像這樣精心推廣公平貿易的商家並沒有第二家。台灣現在除了Earth Tree,僅有一兩家百貨設櫃販賣公平貿易商品;想喝公平貿易咖啡,則只有高雄城市藝術、台中東海和平咖啡館兩個據點引進公平貿易咖啡豆。在此情況下,消費者對公平貿易普遍認識不深,加上通路貧乏,公平貿易發展一直緩慢而侷限。



雖然現在店內商品的銷售狀況還不錯,但Lydia說,台灣現階段的公平貿易還稱不上發展,坦白說算是「沒有」公平貿易,「你和大家談公平貿易,有幾個人知道?就算知道又能去哪裡買?」



然而,深入了解Earth Tree商品的販售情形,我們發現,在台灣,公平貿易商品具有市場上的競爭力,而台灣人也頗能接受公平貿易想法,發展公平貿易並不如想像中那樣窒礙難行。Lydia透露,目前營運上沒有問題。觀察來消費的顧客,即使剛開始只是被商品的異國特色吸引,後來也都很認同公平貿易的理念。以那天遇到的顧客劉冠妏為例,她在逛街時無意間發現Earth Tree,這次是第二次來購物。她覺得可以幫助第三世界的人很有意義,無奈的是,「平常想買也沒有地方買」。



「沒有地方買」,那麼,能不能「要求店家賣」?顯然,台灣的消費者大多順著市場大環境走,忽略了自己的力量。放眼歐美國家,公平貿易趨勢可以說是被消費者「塑造」出來的。企業沒有公平貿易商品,形象大打折扣;通路不賣公平貿易商品,部分利潤賺不到;學校不用公平貿易商品,學生自己引進;漸漸地,公平貿易商店、公平貿易學校、公平貿易市鎮一項項認證出現,公平貿易成為一股生活型態,甚至代表某種榮耀。



公平貿易在台灣才剛起步,很難一下就引起人們關注,習以為常的消費型態,也無法一朝一夕改變。前述的歐美經驗,又能夠真正落實到台灣來嗎?我們都在摸索,沒有人有正確答案。目前,各地有一群青年人,正靠著自己的力量,嘗試發展出屬於台灣的公平貿易。



台大環境工程研究所的畢業生吳子鈺和團隊成員,走進印尼雨林,規劃出「雨林計畫」的藍圖:和當地青年推動公平貿易合作社,利潤除了回饋印尼,也將在台灣南部購置土地,還原雨林,讓台灣人實際看見雨林生產者的面貌,與其產生互動。



南湖高中教師李宜娟和團隊參加青輔會台灣青年參與國際行動計畫,到英國探訪發展已久的公平貿易組織,回國後整合資源,進行國內第一個公平貿易平台的建置工作。



德國留學的賴粹涵,申請客委會築夢計畫到厄瓜多考察當地合作社,致力公平貿易觀念的推廣。



中正大學的學生邱泰融,今年在校園賣出第一杯公平貿易咖啡。



哈,當然也包含我們,政大廣告系畢展的公平貿易小組,希望從這本小筆記本開始,造成你往後生活的些許改變。



老師到學生,個人到團體,台灣的公平貿易意識,已如漣漪般陣陣擴散開來。面對這波新的消費革命,別忘了身為消費者的你才是主角,購物時詢問店家公平貿易商品、關心公平貿易議題,喝咖啡時想想遠方的咖啡小農...儘管只是一個小動作、心中一個意念閃現,都能為公平貿易盡一分心力。


最後和大家分享作家安娜拉佩說的一句話:「每次你花的錢,都是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謝謝



「我從某處得知,在地球上,人與人之間只被六個人隔絕。六度的分隔,正是這個星球的人際距離。」──舞台劇《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Ouisa之語。


人與人的距離比想像中還靠近許多,人與人都靠各種關係彼此緊密連結。關心這個議題的人,說不定就充斥在我們生活周遭。


藉著網路的流傳,關心公平貿易與生產者的心,也可能步出一張人際網,每個人都是網絡下重要環節,這裡只是將大家串連起來的媒介。除了推廣公平貿易外,更重要的目的為集結、傳遞每個人對於公平貿易甚至不公平貿易的想法與感受。


所以當您看到這裡時,我們衷心地歡迎您留言,抒發自己的心得或者任何突如其來的感觸。